您好!欢迎访问北京津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网站!

当前位置:首页  >  技术文章  >  近红外脑成像仪如何捕捉大脑血氧动态变化?

近红外脑成像仪如何捕捉大脑血氧动态变化?

发布时间:2025-10-23      点击次数:9
  近红外脑成像技术是一种新兴的神经影像学手段,近年来在科研和临床领域得到了广泛关注。它通过检测大脑皮层的血氧动态变化,为研究大脑功能活动以及诊断相关疾病提供了重要的工具。
 
  近红外脑成像仪的工作原理基于近红外光的光学特性。近红外光波长范围大约在700纳米到900纳米之间,这一波段的光具有特殊的生物组织穿透能力。与X射线、CT等成像技术不同,近红外光对生物组织几乎无损伤,且能够较好地穿透人体头皮和颅骨,到达大脑皮层。当近红外光照射到大脑组织时,会发生散射和吸收。其中,血红蛋白是近红外光的主要吸收物质之一,包括氧合血红蛋白和脱氧血红蛋白。这两种血红蛋白对近红外光的吸收特性不同,氧合血红蛋白主要吸收800纳米左右的光,而脱氧血红蛋白主要吸收700纳米左右的光。因此,通过测量不同波长的近红外光在大脑组织中的衰减情况,就可以推算出大脑组织中氧合血红蛋白和脱氧血红蛋白的浓度变化。
 


 
  在实际操作中脑成像仪通常由光源、探测器和信号处理系统组成。光源发出的近红外光通过光纤传导到大脑表面,经过大脑组织的散射和吸收后,部分光被探测器接收。探测器将接收到的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,然后传输到信号处理系统。信号处理系统通过复杂的算法,根据光的衰减情况计算出大脑不同区域的血氧浓度变化。这些变化可以反映大脑的代谢活动,因为大脑的神经活动与局部血流和血氧水平密切相关。当大脑某个区域的神经元被激活时,局部血流量会增加,氧合血红蛋白浓度也会相应上升,而脱氧血红蛋白浓度则会下降。通过监测这些动态变化,研究人员可以了解大脑在不同任务或状态下的功能活动模式。
 
  在科研领域,近红外脑成像仪被广泛应用于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。例如,研究人员可以通过让受试者完成各种认知任务,如语言理解、记忆回忆或视觉感知等,来观察大脑相应区域的血氧变化,从而揭示大脑的认知加工机制。它还可以用于研究大脑发育过程,通过观察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大脑血氧动态的变化,了解大脑功能的成熟和分化。此外,在临床医学中,脑成像仪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。它可以用于诊断脑血管疾病,如脑梗塞和脑出血。在这些疾病中,大脑局部血流和血氧水平会发生异常变化,通过近红外脑成像可以早期发现病变区域,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。对于神经退行性疾病,如阿尔茨海默病,近红外脑成像也可以监测大脑功能的退化过程,帮助医生评估疾病的进展和治疗效果。
 
  总之,近红外脑成像仪通过检测大脑血氧动态变化,为研究大脑功能和诊断相关疾病提供了一种无创、便捷且有效的手段。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优化,其在科研和临床领域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。

人因工程与工效学

人机工程、人的失误与系统安全、人机工效学、工作场所与工效学负荷等

安全人机工程

从安全的角度和着眼点,运用人机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去解决人机结合面安全问题

交通安全与驾驶行为

人-车-路-环境系统的整体研究,有助于改善驾驶系统设计、提高驾驶安全性、改善道路环境等

用户体验与交互设计

ErgoLAB可实现桌面端、移动端以及VR虚拟环境中的眼动、生理、行为等数据的采集,探索产品设计、人机交互对用户体验的影响

建筑与环境行为

研究如何通过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来满足人的行为心理需求,以创造良好环境,提高工作效率

消费行为与神经营销

通过ErgoLAB采集和分析消费者的生理、表情、行为等数据,了解消费者的认知加工与决策行为,找到消费者行为动机,从而产生恰当的营销策略使消费者产生留言意向及留言行为

扫一扫,关注微信

邮箱:sales@kingfar.cn

电话:4008113950

版权所有©2025 北京津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     备案号:京ICP备14045309号-9     sitemap.xml     管理登陆     技术支持:仪表网